当前位置:首页 > 诗词 > 《十二月过尧民歌;别情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?

《十二月过尧民歌;别情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?

《十二月过尧民歌;别情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?

  【原文】

  自别后遥山隐隐,更那堪远山粼粼。见杨柳飞绵滚滚,对桃花醉脸醺醺。

  透内阁香风阵阵,掩重门暮雨纷纷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,不销魂怎地不销魂?

  新啼痕压旧啼痕,断肠人忆断肠人。今春,香肌瘦几分,缕带宽三寸。

  【注释】

《十二月过尧民歌;别情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?

  ⑴粼粼(lín):形容水明净清澈。

  ⑵杨柳:形容柳絮不扬。

  ⑶对桃花:醺醺,形容醉态很浓。这是暗用崔护的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”的语意。

  ⑷内阁:深闺,内室。

  ⑸重门:庭院深处之门。暮雨:指傍晚所下的雨。纷纷:形容雨之多。

  ⑹怕黄昏:黄昏,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。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点点滴滴,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。”

  ⑺销魂:因过度刺激而呈现出来的疾呆之状。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。”

  ⑻断肠人:悲愁到了极点的人。

《十二月过尧民歌;别情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?

  ⑼香肌瘦:形容为离愁而憔悴、消瘦。柳永《蝶恋花》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
  ⑽缕带:用丝纺织的衣带。

  【译文】

  自从和你分别后,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,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,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,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。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,重门深掩到黄昏,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。

  怕黄昏到来,黄昏偏偏匆匆来临,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?旧的泪痕还未干透,又添了新的泪痕,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。要知道今年春天,我的身体瘦了多少,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。

  【创作背景】

  此诗描写女主人思念夫君时的心绪,具体作年不详。

  【作者简介】

  王实甫(1260-1336),元代杂剧作家。名德信。大都(今北京市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将他列入“前辈已死名公才人”,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在称赞关汉卿、郑光祖和白朴、马致远“一新制作”的同时,也称赞了《西厢记》的曲文,并说“诸公已矣,后学莫及”。由此可以推知,王实甫活动的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等相去不远。

  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。今存3种。《西厢记》是其代表作,也是最著名的元杂剧作品之一。散曲流传:有小令1首,套曲3种(其中有一残套)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