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物 > 盘踞汉中二十多年,张鲁是如何做到的?

盘踞汉中二十多年,张鲁是如何做到的?

盘踞汉中二十多年,张鲁是如何做到的?

  漢靈帝光和七年,當時朝廷腐敗、宦官外戚爭鬥不止、邊疆戰事不斷,國勢日趨疲弱,又因全國大旱,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,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,紛紛揭竿而起,因為朝廷內部政治腐朽黑暗,外戚宦官幹政,又無力管轄地方勢力,在這個復雜的亂世,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無所畏懼、視死如歸的人物,在各路割據勢力中,一個割據政權最為特殊,他就是割據漢中的張魯政權。

image.png

  張魯,字公祺,本是沛國豐邑人。他是西漢張良的十三世孫,也是因為這個關系造就瞭他不一樣的身份,為什麼說他最為特殊,主要是因為張魯政權可以說是當時唯一的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,當時的張魯既是宗教領袖也是政治領袖。他的祖父張道陵曾在鵠鳴山中學道,之後創建瞭教會信徒入教,需要繳納五鬥大米,被稱為“五鬥米道”,因其最初創立的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,故又稱張天師。

  在張陵死後,張衡繼行其道。張衡死,張魯成為第三任天師。後張魯通過其母與劉焉傢的關系,被劉焉任命為督義司馬,領兵奪取瞭漢中,並在劉焉的授意下截斷斜谷道,殺害朝廷使者。194年,劉焉病死,劉璋繼任,隨後劉璋以張魯不聽調動為由殺瞭張魯的母親及全傢人,以龐羲為巴郡太守。與劉璋決裂後的張魯自號“師君”,用他的鬼道教化百姓,在漢中建立起瞭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。

  張魯割據漢中時,實行以五鬥米道為特征的無為之治,他教以誠信為本,教人為善,一時間張魯統治尤為堅固,漢中局勢在多年時間內保持瞭大體穩定。建安十六年,曹操出兵討伐馬超、韓遂等西涼軍閥,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,五鬥米道進一步擴大,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,信徒眾多,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。

image.png

  建安二十年,曹操率軍親征漢中,張魯想要投降曹操。但張魯弟張衛不聽,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,為曹操所破。臨行前張魯讓人把府庫裡的東西清點好,封好糧倉財物,曹操對張魯的行為深加贊許,任命他為鎮南將軍,同時還加封張魯的五個兒子為列侯,食邑一萬戶,並替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。張魯也於建安二十一年去世,謚號原侯,葬於鄴城東。